以“燃烧”的熔铜致敬“不朽的梵高” |
2023-11-21 23:28:59 浏览次数:686 次 |
|
|
六年前,是梵高逝世125周年,为了纪念这位天才艺术家,梵高博物馆邀我做一件有关梵高作品的铜雕,参与一场在杭州的展览。曾有人告诫我说,一定不要碰梵高,他是神一样的人物,全世界的艺术家,在他的面前只有仰慕的份。
梵高他潦倒、偏执、发疯,在挣扎中孤寂,在孤寂中挣扎,他狠下了心,用收割麦田的镰刀,收割了自己的耳朵。梵高活着的时候,经历的多是悲惨,他离世以后,所有的荣耀却扑面而来,他被公认为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的艺术家,西方后印象派的画家,表现主义的先驱。
梵高作品的价格好几次掀翻了拍卖行的天花板,在世界绘画作品排行榜前十名的作品中,梵高独占四幅:《加歇医生》《没胡子的自画像》《鸢尾花》和《向日葵》。在中国深圳一个叫大芬村的村落里,无数名画工,用拿过镰刀的手,大量地复制着他的作品,应付着全球梵粉们的巨大胃口。如此看来,苦难的梵高,终究还是幸运的。
我凝视着画像中梵高的眼睛,仿如整个太阳系在他眼睛里燃烧,喷射着黑色的火焰,一个个巨大的漩涡,扭曲着,又无比绚烂。梵高用生命作画,把灵魂疯狂地打开,展现给我们,这神与凡交集的一切让我感到眩晕。于是,我“碰”了一下间隔无限时空的梵高,熔铸了两件铜雕作品《燃烧的向日葵》《熔化的星空》,并在“不朽的梵高”艺术大展上展出。
我用独创的熔铜艺术,以1080摄氏度高温燃烧的铜,去感受梵高的生命温度。我看到他的十五朵向日葵的背面,看到比星空更遥远的未来。有意思的是,我还看到一位梵高忠诚的追随者——比利时安特卫普皇家艺术学院的院长巴特先生。
巴特先生看到了朱炳仁“燃烧的梵高”系列作品时,竟忍不住伸出手来抚摸。
安特卫普皇家艺术学院,是梵高的母校。而巴特担任了这个学院二十多年的院长,并且是全欧皇家艺术评审委员会主席。2018年3月,在北京,在我的“山水训”故宫藏画熔铜创作展上,他看着一件件铜艺术品,反复地问我,“这些作品到底是如何做出来的?我想象不出来。真的不知所措,能否去杭州看看你的工作室?”
|
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