叶浅予《印度婆罗多舞》 |
2023-11-21 23:24:03 浏览次数:407 次 |
|
|
叶浅予(1907.3.31-1995.5.8),原名叶纶绮,笔名初萌、性天等,浙江桐庐人,从事国画教育,以舞蹈、戏剧人物为主的国画创作,擅人物、花鸟、插图、速写等,笔墨顿挫自如,豪放爽朗,形象生动传神,风格独具,成就显著,中国漫画和生活速写的奠基人。曾任中国美协副主席,中国文联委员,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,中央美院教授。擅人物、花鸟、插图、速写等。曾为茅盾小说《子夜》、老舍剧本《茶馆》等书插图,出版个人画集多种。创作长篇漫画《王先生》、《小陈留京外史》、组画《天堂记》等,著有《画余记画》和《十年恶梦录》 。
叶浅予在观看印度婆罗多舞时候,瞬间抓取了其中的一个经典动作,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这张作品。
叶浅予为什么会去印度了?画家的成就是很有偶然性的,比如黄宾虹、傅抱石、齐白石、陆俨少等。叶浅予先生也是如此,正是这次偶然的印度之行,改变了他的画风。
1943年应当时的驻华美军司令史迪威将军之邀,叶浅予先生以战地记者的名义前往印度兰伽中美训练营考察。印度4个月的采风游历期间,他饱游佛国伽蓝宝刹,感悟异域风土人情,拜谒诗翁泰戈尔墓。尤其是印度民族的舞蹈风尚,不拘场合随时随地应节而舞,音调婉转的歌声、节拍铿锵的舞蹈、沉稳舒展的身姿随处可见,这让叶浅予心醉神迷。这次的游历还有一个契机,那就是叶浅予看到了阿旃陀石窟寺院壁画,其中的诗意氛围、乐感旋律、古朴的设色和典雅的造型,给了他更加直接的启发,使他用中国绘画表现舞蹈人物的艺术构想更加成熟和自信。这次游历积累的一大批印度舞蹈速写,也成为叶浅予从上世纪50年代一直到新时期艺术创作取材的宝库。
|
|
|
|
|
|